目前分類:入菩薩行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《入菩薩行》是印度傑出的中觀學者寂天菩薩所著的佛教文學名著,是歷代修行人奉為圭臬、最喜讀頌的大乘經典著作之一。千餘年來,在印藏各地廣為流傳,影響至巨。全書充滿濃郁的佛學情感,精妙的議論呈現出深刻的哲學洞見,善巧的譬喻蘊含著殷切的教誨;不愧是一部能使頑者廉、弱者立的曠世名著。

一個人的心智或智慧發展層次,也對一個人拓展慈悲心胸懷的深廣程度,產生輔助性影響。在佛教裡,對慈悲的討論共分成三種主要類型。第一種是不受智慧因素影響的慈悲;第二種慈悲心,則加上對有情眾生的短暫本質(即無常本質)深刻的澈悟;第三種慈悲心稱為「無相慈悲」(non-objectified compassion),這是擁有完全了悟實相終極本質之智慧後,所產生的慈悲心。到達此悟境的人,能夠看清人類本質中的空性,而這份知見更強化其對眾生的悲憫胸懷。雖然這種真正的慈悲心和無限利他的胸懷,需要經由有意識的修鍊和發展才能陶養而得,但實則每個人都擁有發展菩提心的潛質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造此入行論,所生諸福善,

回向願眾生,悉入菩薩行。

著作這部《入菩薩行》所生的一切福德善根,回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,願他們都能趣入菩薩行願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此等一切支,佛為智慧說。

故欲息苦者,當啟空性慧。

前面的發心、靜慮等一切學處,皆是佛陀為了真實智慧而說。因此,想要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人,應當精進引生空性智慧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遠離諸塵緣,思彼具功德,

盡息諸分別,觀修菩提心。

如上思維遠離身心塵緣,安住阿蘭若的種種功德后,就應止息妄想分別,觀修大乘菩提心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一嗔能摧毀,千劫所積聚,

 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忍已需精進,精進證菩提,

若無風不動,無勤福不生。

如上修習安忍后,還需要精進,唯有精進才能速證無上菩提。就像沒有風,万物則不會動一樣,如果缺乏勤奮精進,福德智慧資糧就不會產生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欲護學處者,策勵當護心,

若不護此心,不能護學處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子既如是,堅持菩提心,

恒勤勿懈怠,莫違諸學處。

佛子既然如此堅定地受持了願行菩提心,就應該恒常精進而不放逸,切莫違越諸菩薩學處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欣樂而隨喜:一切眾有情,

息苦諸善行,得樂諸福報。

我歡欣地隨喜:一切世間眾生,能息除惡趣痛苦的諸種善行;以及于善趣中享受快樂之福報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持珍寶心,我今供如來,

無垢妙法寶,佛子功德海。

為了受持珍貴的願行菩提心,我現在真誠地供養諸佛如來,清淨無垢的殊妙法寶,以及所有大乘僧寶——即登地以上的佛子,這些廣大的功德大海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暇滿人生極難得,既得能辦人生利,

倘若今生利未辦,后世怎得此圓滿。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在漢傳佛教中,寂天菩薩的事跡知之者甚少。宋朝雍熙二年(公元985年)天息災譯師曾譯《入行論》為《菩提行經》,題為法稱菩薩造,文字艱澀難懂,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。近年來由于藏傳佛教的影響,此論已有隆蓮法師、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,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跡,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几。

 

AntiBeauty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